沈帥青:監管媒人服務 保障消費者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9/02/15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港人越趨透過交友配對服務及平台尋覓伴侶,惟消委會日前表示相關投訴個案大增。此類服務質素無保證,用家更隨時陷入騙局,外國皆循立法監管媒人,保障消費者。

Apm商場日前調查發現,本地近6成人願意透過交友平台結識異性,生活忙碌及社交圈子有限皆是重要因素。使用此類服務的人亦非抱兒戲心態,約會公司Lunch Actually去年指本港用家當中,多達72%期望以此尋找一段認真的關係。

然而,市面上的媒人服務未必保證配對成功。消委會昨日表示,去年共錄得64宗有關交友配對服務的投訴個案,升幅逾55%。部分個案中,消費者透過公司服務屢次配對失敗,相約異性皆不露面,公司遂推介消費者破費升級或購買額外服務,聲稱有助增加配對成功率。除此之外,有消費者投訴公司未經許可自動續約,要求退款或放棄會籍也未必受理。

媒人未必可靠,交友平台亦然。警方去年首9個月內已曾接獲463宗網戀騙案舉報,數量比去年多約1倍,涉及近4億元款項。本地歷來最大一宗網戀騙案亦在去年發生,一名本地女子被自稱英國工程師的騙徒合共騙走1.8億港元。

本地對媒人服務的監管比起外國甚為不足。以美國為例,新澤西州一項名為《Internet Safety Dating Act》的法案,要求交友配對服務提供者為用戶進行背景調查(包括犯罪記錄),以保障消費者安全及杜絕虛假帳戶。商家若出於任何原因選擇不從,需要通知當地政府,並在官網上標示不設背景調查,方便消費者作出合適自己的選擇。

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(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)亦有針對交友配對服務提供者設一系列要求,包括提供清晰合約、在續約前主動告知消費者、及賦予消費者取消會籍和要求退款的權力。

澳洲昆士蘭政府對交友配對公司中介的要求則更為嚴苛,不僅要求他們向政府申請營業牌照、及設犯罪記錄調查等要求,亦會派公平競爭調查員(Fair Trade Inspector)突擊檢查有否違規行為。當地法例亦要求媒人為消費者提供至少3個工作天的冷靜期,這段時間內取消服務可獲全額退款。

港府大可借鑑海外經驗,監管本地交友配對行業,保障有情消費者。而市民求偶心切,選擇求助於中介平台無可厚非,但消費時需保持冷靜,勿過分依賴平台,更需提高警覺,以免落得人財兩空。

如何避免在交友平台受騙

  • 反向起底︰大多數網絡搜尋器如Google,皆有反向圖片搜尋,可藉此功能得知對方圖片是否來自他人或互聯網
  • 視像通話︰直接要求真人對話或透過視頻通話,以提高對方身份的可信度。對方若不肯,亦可要求其發照片,但應附加特別指示,讓其做出特定動作(例如手持物件),確保對方沒有使用假照片
  • 查朋友圈︰查看對方帳戶的朋友是否正常,例如其是否不屬於自己朋友的圈子,抑或擁有過少或過多同一性別的朋友

資料來源︰香港警務處

撰文 : 沈帥青